五年答卷丨提质扩容,打造海南自贸港核心航运枢纽 | |||||||
| |||||||
“十四五”期间,海南港航所属国际港务扎实推进洋浦港建设和运营,聚焦港口服务能力提升、基础设施升级、航线布局优化、绿色智慧转型等重点领域,不断提升港口辐射能级和服务能力,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。 基础设施提质升级,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“十四五”期间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工程(一阶段)项目进度加快推进,一期新增700米深水岸线、2个15万-20万吨级泊位,港口靠泊等级从3万吨级提升至20万吨级,可靠泊24000TEU全球最大集装箱船,年设计通过能力跃升至360万TEU;二期488米岸线主体完工,新港口设备陆续到位,未来年通过能力将达500万TEU。同时,在政府部门大力推动下,13公里航道从5万吨级升级为20万吨级双向通航深水航道,大幅提升大型船舶通航及靠泊能力。此前,全国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“中远海运洋浦”轮、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教学实训两用船“新红专”轮等新型船舶先后成功靠泊,有效验证了该港口在接纳大型、特种船舶上的实力。通过创新“一船一策”服务模式,实现3类危险品进口“靠泊即卸、卸完即提”,单票货物提离时间压缩至4小时内,进一步提升了港口作业效率。 航线网络持续加密,全球链接不断加强 运营航线总数从2021年的36条增至57条,包括31条外贸航线、18条内贸航线及8组内外贸同船航线。通过北行优化北方港口联动,南行增开印尼等东盟航线,西行升级中东班期、新开印巴航线,东行打通美线、筹备直航秘鲁钱凯港等举措,持续完善“东西南北”向航线网络。同时,深化与海南集运、泛亚航运等集团兄弟单位的合作,共同打造高效便捷的航线网络。联合海关、海事等政府部门,实现24小时预约通关,提升客户体验。此外,通过与新加坡港务集团签约、阿布扎比“姊妹港”航线升级为双周班等举措,逐步拓展合作企业“朋友圈”。 绿色智慧转型加快,打造高效运营体系 大力推进绿色港口建设,实现大型装卸设备及运输车辆100%电气化,岸电设施全覆盖。2.35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年发电量230万度,“风、光、储、运、控”一体化绿色系统逐步完善。2023年获评海南首个“四星级绿色港口”,对比传统集装箱码头,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约1万吨。智慧港口建设方面,远程控制作业模式配合升级后的TOS系统,实现设备自动定位、人工精准落箱等功能,作业能耗显著降低。国际中转、外贸进口业务实现数字化贯通,多项专利技术持续转化为运营优势,持续提升港口作业效率。 释放自贸港政策红利,助力货类结构优化 依托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,洋浦港货类结构持续优化,新能源汽车配件、光伏组件、高端化工品等高附加值货物占比持续提升。成功开展海南首单“自贸油出海”业务,助力本土企业拓展国际市场。从“增量”到“提质”,国际港务持续深化“五位一体+”合规体系建设,加强封关政策研究,推动特色货类占比和重箱比例稳步提升,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 展望“十五五”,国际港务将持续推进洋浦港扩建工程建设,拓展远洋航线布局,深化“近零碳码头”建设,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高效航运枢纽,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贡献力量。 | ||||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