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航动态
  • 港航新闻
  • 港航公告
  • 普法专栏
  • 港航新闻
    五年答卷丨以“三大通道”助力全社会物流成本降低
    发布日期:2025-09-04 浏览次数: 字号:[ ]

    编者按: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的收官之年,也是谋划“十五五”的关键之年。海南港航微信公众号策划“五年答卷”主题系列宣传,全方位生动展现“十四五”期间海南港航在生产经营、深化改革、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,为高质量谋划“十五五”发展蓝图凝聚共识、夯实基础。


    “十四五”期间,海南港航所属物流公司坚持构建高质量物流基础设施网络,科学布局东、中、西三大物流通道。通过打造贯通陆、水、空的立体化交通体系,构建匹配多货类、多腹地的综合物流解决方案,有效提升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,积极助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。



    东通道:“港湾联动新通道”实现降本提效双突破


    2024年6月,经海事局、引航站、交通运输管理局等职能部门的可行论证,物流公司协同中远海运客运投入运营目前国内最先进、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多用途货滚船——“顺龙海”轮,成功开通“海南海口—广东南沙”航线,搭建起海南进出岛物流第二通道与应急通道。该通道以公水联运、甩挂运输等方式节省运力资源,降低物流运输成本。同时,搭建数字化网络货运平台,有效组织社会零散运力,实现运输需求和运力利用的精准匹配。通过高效匹配车货信息、缩短简化交易链条,提高车辆利用效率,实现交易成本降低6%到8%、货车司机平均等货时间由2~3天缩短至8~10小时。“港湾联动新通道”打通了新能源商品车进出岛通道,解决汽车物流供应链难点堵点,实现运输模式与效率升级,为企业节省了一定成本。截至目前,“顺龙海”轮累计运营200余航次,承运商品车6.1万台,承运民生物资11.4万吨。





    中通道:散货通道创新“散集对配”模式破解降本难题

    “十四五”期间,物流公司积极整合广西、广东、海南散货航运资源,打造散货“两岸三地海上拖车”通道,推动琼、粤、桂三地散货船舶进出往来匹配,并逐步实现班轮化,为客户实现每吨货物降低成本2-5元。为解决海南集装箱进多出少的痛点,降低进出岛物流通道成本,提升自贸港物流节点辐射功能,物流公司于2025年7月联合泛亚航运、海南集运、国际港务等航运和港口公司创新推出“散集对配”物流模式,首次实现了“散货出岛、集装箱进岛”的双向循环。该模式打破了传统集装箱与散货分离运输的壁垒,通过“航线运力整合+集散两用船”,推动区域物流链条从以往的“单向输出”向“双向高效流转”升级。


    目前,“散集对配”物流模式已覆盖南沙、钦州、佛山、湛江、防城港等主要港口。试点以来,通过统筹船舶靠泊计划缩短在港等待时间等措施,已实现船舶利用率提升37%、企业综合物流成本降低21%。作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一次创新实践,该模式将为深化海南自贸港与粤港澳大湾区、北部湾经济区的协同发展提供重要支撑。



    西通道:多式联运专列四次升级实现降本15%提速20天

    物流公司聚焦“海铁畅联”,依托中远海运集团和海南港航资源优势,以粮油、沥青等大宗货物为切入点,联合海南集运、广州中远海运物流等公司推行“海南自贸港—西部陆海新通道”多式联运专列运输。自2020年6月首列试单启运以来,该专列已实现四次迭代升级,运营模式日趋成熟,服务半径延伸近3000公里,显著拓展了海南企业的市场覆盖范围。其中,2021年10月,开通“海南自贸港—西部陆海新通道”澳斯卡粮油多式联运批量专列,为海南自贸港企业搭建起新的产业流通通道;2024年1月,创新推出铁路集装箱下水模式,推动集装箱运输“不换箱、不开箱、一箱到底”的“一单制”服务模式加快推广,大幅减少中途转运、换装和时间成本;2024年9月,“海南自贸港—西部陆海新通道—新疆”特种箱专列首发,进一步拓展沥青等特殊货类运输能力,形成海铁联运与铁路直发协同、多种箱型互补的新格局。



    截至目前,海南自贸港—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专列已覆盖重庆、四川、云南等西部6省区25个站点,实现“一带”与“一路”的战略链接。与传统长江通道模式相比,该专列有效简化流程、压缩中转,为客户降低约15%~20%的综合成本,节省运输时间近20天,切实提升产业链响应速度与竞争力。